活在小镇,我靠”九流”小说,养活自己
2015年毕业至今,他在亲戚开的县城诊所辗转里当了小半年的学徒,在市里一家造纸原料厂干了半年多的质检员,最忙时3个月仅休过一天假;在杭州一家健身会所跑过2个月的销售,2个月没开过一单交易;帮表哥看守县城男装店,店铺没有熬过2018年春节。这些看似命运交织的事件,背后可能是选择的无助感,以及来自小镇的"绊脚"。
转眼,写网络小说也快满一年,他的自我评价却是"我写的小说就是垃圾文章" ,这不是他谦虚,是打心眼里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没法看"。
写网络小说于他而言,不过是万千谋生之道中的寻常路。他眼里,写小说是闲赋在家的低成本就业,是逃避小镇"关系"网的最佳岗位之一,是几次三番求职失败后的"救命稻草"。
只要编辑喜欢,读者买账,放弃逻辑、灌水凑字,降低底线,不足为奇。越是猎奇的内容,越可能流量爆棚,钱袋子才可能鼓起来。
01 留守
2019年春节过后,浙西H小镇的热闹还未散去,村里村外的年轻小伙们早已踏上了前往北上广深杭的求职之路,而90后王志明留守小镇。2015年从省内一所大专院校毕业后,他也曾尝试逃脱熟悉的小镇环境,几次三番未果。生活一次次的打击,让他认清现实的残酷,用他的话来说,摸爬滚打后,灰溜溜回到小镇。
在这个20线开外浙西小镇里,勤劳朴实的老江浙人还保持着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而王志明的作息显然与之格格不入。一觉睡到9点,他起床看直播、打游戏,昏昏沉沉晃荡着吃完中午饭,才开始了一天码字生活,高强度工作8小时以上,敲打出12000字的生活,一周仅休一天,这样才能保证每月完成30万字的任务量。
这种全年几乎无休的工作强度,但凡放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劳模员工。可放在开放包容性不强的小镇上,他与游荡街头的无业游民被归为同一类——"没有正当工作的不正经青年"。
既无眼见为实的公司,又无法与村民分享其小说作品,王志明蜗家写小说的故事在十里八村传开了。他成了家里蹲的代表、茶余饭后的话题、别人家的反面教材,整个镇上的中老年人里,鲜有人对写小说这件事抱有好感。恰是这群中老年人,他们才是小镇话语权的主要掌控者,宣判着镇上的主流舆论走向。
王志明并不在意其他人的想法,毕竟别人传的像是同一人,可听着又不像是同一人。
02 "关系"
出门几步路,街头小超市的李阿姨是从小看着你长大的,巷尾王叔叔小吃店的那碗烫口馄饨,让你忍不住口水直流。小镇生活,方圆几里,你摸得熟透,而别人也透视着你的学习、生活、工作,无处不在的关系。
"咋天天呆家里,不用去上班?"、"小鬼头(注:浙西方言,意指"小伙子"),还不谈女朋友啊?" 偶尔的回归乡土令人顿生亲切,而长期久居又成了另一种难以言说的束缚。
面对这些问候,王志明有些闪躲,也很少出门。长时间伏案写小说容易犯困,"得买辣条提神醒脑",在不打游戏的上午,他会出街溜达一会,提些辣条回家,但一周出门不超过2次。
王志明痛恨交错复杂的"关系",是从与表叔迂回交往开始的。
2015年7月毕业后,王志明听从家中安排,在乡下表叔家的诊所当学徒。表叔曾口头允诺他,以后在县城开一家诊所,可以去新诊所"帮忙"。不签劳务合同、不谈薪资,王志明包揽了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打理生意等系列杂物活。
令王志明更为气愤的是,表叔常向父亲打"小报告",转而又受到父亲的责备。"他有时像老板,有时像亲戚",这种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监视与被监视的关系,令王志明压迫不已。
一个电话,随叫随到,自己拿不到一分钱的工作,却要背负亲戚"关照"的名义。
"关系户"是大多数人羡慕的对象,"找关系"是小镇中老年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也是教导年轻人在小镇上的生存法则。
而王志明道出了"关系户"另一版,"更像是施舍给你一份工作"。
03 逃离
一写成名,是王志明不从来敢奢望的。刚开始写小说时,他想出一本自己写的完整的书,现在想来,这一愿望的门槛实在是太低了。过去一年里,他已经写了5本小说了,累计输出300万字。
他想脱离原生家庭,在镇上某个角落拥有一套小别墅,越是偏远安静,越接近他的理想形态。在这个均价6000元/平米的小镇上,全款支付也需百万储蓄,与省会杭州100平米的商品房首付不相上下。
独立的住宿空间压倒了王志明逃离"家"的念头。那些住在大理,面朝洱海,远离人间烟火的小说家的神仙日子,是普通写手可望而不可及。
王志明的逃离并不顺利。
毕业前,他按学校安排前往浙江台州某制药厂实习,在车间里从事药物合成的工作,包吃住,月薪3500元。毕业后便是回到表叔的诊所,干了2个多月。
再后来,王志明还去了本市的一家单位做质检工作,起早贪黑检验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找出不合格产品的原因。没想到整个部门都只有他一个干活的人,3个月只休息了一天,还有凌晨3点起床帮忙化验的遭遇,虽薪资待遇尚可,但王志明还是疲惫离开了。
离开后,他又去了杭州,在一家尚未开业的健身会所预售健身卡。不善言辞的他,2个月整没有一单成交业绩,这是他最受打击的一次。
表叔新诊所筹备期间,王志明被父亲喊回家"帮忙"。王志明监管诊所装修、维护医生关系、药品的采购,又是一段没有收入回报的忙活日子。
王志明第二次逃离表叔诊所的绑架,却又辗转被拉去照看表哥的男装店。县城里服装生意冷清,最终没能撑过2018年春节。这些看似命运交织的事件,背后可能是选择的无助感,以及来自小镇的"绊脚"。
他越是奋力挣脱,仿佛越难以逃出小镇,而在镇上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王志明在这样的循环里挣扎,直到遇到网络小说,让他看重新看到了一线生机。
2018年7月,王志明又重新购置了一块高清电脑显示屏,这是他用20万字的小说换取的。
04 生活
月入过万是他的另一目标。从最初的每月900元的基础工资,到签约后4000元左右的月收入,眼看目标即将实现之时,他却不慎违约,一口气赔了6个月工资,共计2万余元的违约金。
国内知名的大型文学网站是新手高攀不起的,王志明上一家签约的是南京的一家小型网络小说公司。那是一家主要依靠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内容分发的小说网,公司会不定期为写手提供线上写作教学课程,编辑也会提供相应的修改意见。
小网站给足新手成长空间,也定下"成长买断"规矩。合约期内,写手不能在其他网站发布任何文学作品,包括不能投稿外网,一经发现违约处理。王志明给起点网投过小说,这都是他熬夜一个个字敲出来的,却收到了签约网站的违约通知。
"没想到这家大网站的编辑和我们的编辑相熟,把后台资料都供出来了"。投稿前,王志明换了新笔名,可不曾想连后台的身份证号都被扒得一干二净。主编、编辑、签约编辑的一纸通知,6个月的工资没了,王志明被解约了,他的工资卡余额一夜回到写小说前。
"我现在都还不敢让家人知道这事",王志明带着新写的万字小说开头和大纲,开始轮番投稿,等待编辑的"挑拣"。
住家,王志明主要支出用于满足吃喝穿等其他基本需求,月支出最少能压缩到几百元,单身的日子开支简单明了。
王志明上一段恋爱,已经是3年多前的毕业季了。生活的波折和小镇传统婚姻案例,令他对恋爱和婚姻有些失望。"身边结婚的(夫妻)也不是那么幸福",他眼里所见的小镇婚姻多是"媒妁婚约",讲求条件对等,强调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得搭伙过日子。小镇夫妻的婚后生活也多是双方白天上班,晚上男生喝酒打牌吹牛,女生洗衣做饭带娃。如此婚姻生活,王志明并不向往。
对于小镇青年来说,这个出生成长的部落,恐怕唯有远离它,才会偶尔怀念,怀念小巷里的家常味道,怀念夜晚的那份静谧,怀念儿时的无忧的生活。
而对于安黯然返乡的青年,小镇生活又是另一种"身体舒适,心灵束缚"的感受。这里没有界限感的你来我往,关系大于规则的游戏玩法,也令不少返乡青年感到不自在。
说来也怪,关于这个生活几十年的地方,小镇青年仿佛返乡时,才真正对小镇生活有所感悟。
"写网络小说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至少王志明对现在的生活还算满意。
(文中王志明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