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苹果,小米道阻且长
文/不言
近日,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了全球智能手机2021年Q4报告,数据显示,苹果以22%的市场占有率重夺全球智能手机王座,三星以20%紧随其后,小米、OPPO和vivo分列第三至第五名,市占率分别为12%、9%和8%。
在12月28日小米12系列发布会上,雷军高调发言,“小米正式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一定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一步一步超越苹果。”在更早前的年度演讲上,雷军也提出了三年之内拿下全球第一的目标。目前来看,小米和苹果的距离,中间至少还差了一个OPPO。
如果说超越苹果从高端化开始,但苹果的高端之路小米可能注定学不来。
1 问题暴露在一开始
早在2019年,红米品牌从小米独立,公司开始实行小米+红米双品牌策略,这被看作是小米的高端化转型之路自此开始。随后在2020年初,小米10系列发布,雷军宣布“小米手机正式冲击高端市场”。
虽然3999元的起售价远超小米以往数字系列手机定价,但并没有偏离小米惯用的堆料和性价比本质,因此,小米10系列发布后仍受到广大米粉的欢迎。小米高端之路的开端似乎还算顺利。
到了2021年,雷军的自我总结是“跌宕起伏的一年,进展不少,波折更多”。回顾小米过去一年来的市场表现:小米11系列大杯、超大杯,首款折叠屏旗舰MIX FOLD,继续探索黑科技的MIX 4,多款旗舰接连登场,高端化布局按下加速键。然而,每款产品几乎都遭遇了巨大的市场争议。
顶着骁龙888首发的小米11系列产品深陷“质量门”遭千人维权;重磅推出的MIX FOLD、MIX 4销量、口碑都不及预期的情况下,价格短时间内大幅跳水,又进一步引发用户不满。
而如果深究过去这一年的波折,可以说有一半都是由MIUI引起的。隐患则早已在冲击高端之初,MIUI 12发布时就已埋下。彼时刚刚宣布冲击高端的小米,除了手机之外,还需要其他产品证明实力,作为国产定制系统先锋的MIUI自然担负起了重任。
紧接着小米10之后,在2020年4月,小米十周年之际,MIUI 12发布,雷军也把MIUI 12誉为小米的巅峰之作,称其在设计理念、隐私保护等方面都是安卓领域的领跑者。
确实,动画引擎、美学设计、安全隐私等诸多方面的变化,都让MIUI 12成为了最近几年变化最大的一次升级。然而,不稳定的系统体验、频繁出现的BUG、适配速度缓慢……种种问题接踵而至。
B站UP主木羽说科技的那则视频《小米高端路的最大障碍——MIUI》;刚走出考场的高考生,在采访时喊话雷军,“把MIUI改改吧,那真的没法用啊现在。”接连引爆针对MIUI的舆论风暴,原因还是在于对MIUI的稳定性问题用户早已怨声载道,网络上的爆发只是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渠道。
到头来米粉发现,自己用更高的价格支持的小米高端手机,换来的却是系统体验严重下滑,甚至质量缺陷。
去年首发骁龙888的小米11被集中爆出WiFi故障、主板烧坏等问题。根据用户反应,即使日常使用都存在异常发热问题,这与MIUI的系统不稳定自然脱不开关系,最终因发热严重导致CPU虚焊造成主板烧坏。
8月,小米终于对米11系列故障问题给出了官方退换货解决方案。与此同时,MIUI则紧急推送了“降温补丁”和均衡模式,虽然缓解了发热,但同时也限制了骁龙888性能的释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在搭载最新骁龙8处理器的小米12系列上,手机依然被默认设置为均衡模式,如果手动开启性能模式,手机则会一直收到“耗电高可能异常发热”的提示。
更重要的是,如果MIUI糟糕的体验得不到改善,其小米冲击高端路上“绊脚石”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
去年3月30日,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正式发布,这也是小米首款上市的万元机,除了硬件上使用“三星上代技术”被一致诟病之外,其糟糕的应用适配、毫无优化的内外双屏体验,则让首批购买这款手机的用户叫苦不迭。虽然上市半年后,官方终于推送了大版本更新,但价格却已跌去近一半,目前在一些第三方平台,该机已降至6000元以内。
从MIUI负责人金凡的回应中可见,MIUI系统稳定性下降原因主要在于过去一年中进行了两个大版本的研发,同时还要完成安卓R大版本的适配,此外还有诸多全新的硬件平台的研发投入,工程量巨大,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导致了版本稳定的下降。
不久前,着重于“稳”的MIUI 13正式发布,风波告一段落,接下来MIUI还需要时间来兑现发布会上的承诺,但留给小米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在国产手机厂商们竞争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系统软件层面受重视的程度只增不减,近年来OPPO的ColorOS、vivo的OriginOS,越来越注重体验,这些国产定制系统的用户风评正在转变,MIUI已经很难说保持优势。
正是因为MIUI承载了太多,步子迈太大,结果什么都没搞好。显然,目前的MIUI团队支撑不起小米手机的高端梦,甚至有点拖了后腿。
2 注重研发是否空谈
MIUI团队目前的困难,或与小米的技术研发投入有关。
2015年MIUI 7正式发布,这是MIUI植入广告的开始,且直到如今仍然是MIUI的一大槽点。在此之后,虽然小米做出妥协,开放一键关闭广告的入口,但向系统中插入广告的方式增加盈利,在那时便已成为了MIUI的“研发”重点,曾经最重视的用户体验则逐渐被忽视。
2018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后,小米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此前独立的MIUI部门被并入手机部,前负责人洪峰被调离到金融部。上层管理结构的更替,连带着MIUI的互联网运营逻辑进一步发生改变。
在2020年的调整中,MIUI开发与更新成了小米的互联网一部软件与体验部,二部互联网业务部则负责互联网商业广告方面,三部业务中台部负责大数据和云平台。这三个部门都有各自的负责人,直接向雷军汇报,但看似三个兄弟部门,其实大家互不统属,而且这里面软件与体验部是最吃亏的。
简单来说软件与体验部做着最苦最累的活,用户骂得也最多,但因此获得的广告、云服务等收入却和软件与体验部没有关系。
B站UP主木羽说科技也曾提到,因为小米无法割舍的广告收益,MIUI团队费尽心思在不影响体验的位置上插入广告,但在优化上难免为自己增设了很多难度,越来越多的BUG也在意料之中。从MIUI负责人金凡的回应中也可见,2018年MIUI被拆分以来,多部门协同、人浮于事,效率下降不可避免。
当然,除了看重互联网广告收益以外,要冲击高端的小米,也在通过加强研发投入以寻求新的突破。过去两年,小米的研发投入超过了220亿。在小米12系列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再次表示,未来5年小米研发投入,将从原计划的500亿,提高到1000亿元。
已经花掉的数百亿研发投入都用在了哪?1000亿又将如何分配?此前小米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2021年底,小米已经建立起了涉及12大领域、98项细分领域的技术图谱,涵盖了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机器人、软件和算法、电商、智能制造、金融等各类技术。
很显然,1000亿元投入绝不仅仅是手机,目前小米在全球建立了200余间实验室,涉及几十个不同专业技术领域,拥有16000名工程师,其中有5000人是2021年加入的小米。不仅如此,2022年小米还要继续招募5000名工程师,人才引进和实验室建设、研发设备的采购,将是这笔资金的主要用途,MIUI很难说能获得多少资源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1000亿元投入当中还包括汽车。曾学忠表示,小米手机部与汽车团队进行每月一次的多维度技术交流,2022年,手机部将会向汽车团队输入一部分软件技术人才。与此同时,小米手机部也希望从中获益,例如利用汽车电池技术的进步反哺手机和大家电等业务。
可以看出,造车产业链庞大而复杂,小米想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解决内部人才和技术输送问题。然而,越来越尾大不掉的小米集团,想让手机业务来为造车输血,很可能造成对手机业务基本盘的影响。
3 更多不确定的风险
手机行业竞争已经来到了一个重投入的阶段。只有耗费重金研发新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在同时期获得足够的竞争力与市场份额。华为在这场竞争中起步较早,2018年时华为手机所处的消费者业务就投入了约300亿元研发预算,占到整个华为的三分之一左右,从而有了产品层面的领先与独特性。
如今在华为让出一部分手机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众厂商看到了高端的机会,近年来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内卷”,已不是新鲜事。
早在2018年OPPO便宣布2019年将投入100亿元预算进行研发,等到一年之后,陈明永又喊出了未来三年投入研发500亿元的豪言。从华为独立的荣耀也在大半年时间内从6000人扩到上万人规模。vivo暂未给出具体投入数字,不过从2017年宣布启动全球研发布局至今,vivo已经拥有了七大影像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千人,影像赛道研发不设上限,每年总研发投入也在百亿元级别。
从全球智能手机2021年Q4数据看,小米、OPPO、vivo虽然排名分列第三至第五,但三者差距其实很小,联系到近年的研发投入可以看到,越是占有更多市场份额的头部厂商,就越是加大研发相关规模,因为只有不断加大投入规模,才能锁定未来的市场地位不掉队。
即便如今雷军提前喊出了5年1000亿元研发计划,但从根本来说,目前小米、OPPO、vivo等一众国产品牌,彼此之间区别不大,很难谈得上谁比谁高端。小米将目标锁定苹果,并不就代表有高出其他品牌的能力或影响力。
小米所谓对标苹果,一是手机销量三年全球第一;二是一大一小双尺寸旗舰的产品策略:小米12对标iPhone13,小米12 Pro对标iPhone13 Pro Max。此外,在技术创新方面,小米12也拿出了来自CyberDog的万物追焦功能,以及自研澎湃P1充电芯片。
不过,相比同期发布的iQOO 9 Pro、一加 10 Pro,小米12带来的差异化感知并不大,在屏幕体验、影像功能的竞争力上还有所不足。在手机行业有个共识是,高配置并不直接等同于高端,要让用户为高端产品的溢价买单,需要让用户感知到产品的独特卖点,并且差异点的优势要足够明显,才能得到用户认可,带来品牌印象的提升。
不论是小米,还是OPPO、vivo高端化的阻力都在于,缺乏核心技术实力,以至于难以带来真正的产品差异点。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几家国产品牌都在自研ISP上发力,而华为手机的突破更离不开麒麟处理器的成功。包括小米在内,中国手机厂商在探索自研处理器的道路上,将怎样改写行业发展,我们仍满怀期待。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米在冲击高端之初,MIUI展现出的后劲不足,随之而来的体验下滑,乃至产品质量问题,以及小米造车需要更多内部投入和外部供应链的力量,这些都让小米的高端之路承担了更多不确定的风险。若在国内市场都难谈引领,又何来冲击全球第一之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