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短视频低俗营销,警惕交友APP“围猎”中老年人

“没钱、没房、没车,看我不照样找到了小妹……就在‘来遇’上聊过了几次……这上面的女人有多主动,只要你一上线,有美女主动找你视频聊天,想聊什么就聊什么……”

“老铁们,40岁女人,你懂的啊,真顶不住啊……这是我在‘密聊’上认识的对象,比那些小姑娘强多了……”

伴随着短视频应用的流行,中老年网民占比及使用时长都不断攀升,短视频营销广告也不断向中老年群体渗入。

以上两段已经很赤裸裸的描述,便是摘自来遇、密聊在短视频平台上投放的广告,真人出演,以低俗、诱导的方式,提示手机屏幕前的人下载、注册,关键是这类广告往往都精准推送给了大龄单身男士。

而来遇、密聊们正是围绕中老年、单身男士打造的所谓线上交友社区、婚恋相亲App,对于这类用户,几乎每刷十几条视频,平台便会推荐一则这样的广告。一旦安装使用,就会发现落入了无休止的付费充值聊天境地当中。

据了解,近几年,以同城交友、单身找对象、离异求偶等为幌子,吸引男性用户安装注册,之后再以视频聊天、线下见面等名义引诱充值的网络诈骗案件,全国范围内经媒体报道的都有多起。

此类乱象之所以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与其所针对的中老年群体易受蒙骗,依靠短视频营销广告渗透,平台监管不严,以及有法律漏洞可钻等多个原因有关。

1

被低俗营销盯上的人

去年,曾有一则关于年过花甲的黄女士与演员“靳东”“恋爱”的新闻,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该事件也将中老年人在社会和家庭中被忽视,文化和知识层面断层,面对直播、短视频、社交网络等新鲜事物时更易受骗的事实,揭开在了大众面前。

实际上,除了利用合成影像蒙骗中老年女性之外,也有一些个人和机构利用大龄单身男性的心理弱点,打着擦边球,做着不良的勾当。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他们正高速向低收入、大龄、中老年单身群体渗透。

这里有几组数据也可以看出这一趋势。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公布了全国网民的职业分布,农林牧渔劳动人员占比15.3%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占比11.4%,两类群体加和超过了网民总数的1/4。从年龄来看,全国网民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比达到34.5%。

据Quest Mobile 2020年发布的《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5月,中国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移动设备活跃用户规模超过1亿,增速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看短视频是中老年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仅2020年5月,受调查的中老年人人均月使用快手、西瓜视频、抖音的时长分别约为800分钟、1000分钟、1500分钟。

另一方面则是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和结婚难问题。有数据显示,仅2020年,全国平均离结率39.33%,是自2003年以来,连续17年上涨,而早在2017年,便有媒体报道称中老年群体的离婚率逐年攀升。此前广受争议的“暖大龄男被窝工程”,又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大龄男青年结婚难问题正越来越明显。

当这部分人将情感寄托于网络世界,没有年轻人玩得溜,但爱起来依然疯狂。不少应用开发方,看准的便是这类新时代的数字移民,戒备心不强、容易被套路,在平台的诱导下“一掷千金”。再加上短视频平台投用户所好的推荐算法,短视频低俗营销方式,都为他们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客途径,无需太高门槛就能获取高额收益。

2

游走法律边缘

以前面提到的“来遇”App为例,虽然号称真人认证、多重审核、千万实名在线用户,但记者安装后发现,通过手机号一键登录,只需要选定性别以后,用户的昵称和生日都可以由系统直接随机生成,然后就完成注册了。

而进入后映入眼帘的全是系统推荐的女性用户,她们大都有着自拍头像,年龄则在35岁-80岁,随后便是“美女”不断的主动找来聊天,有发自拍的、语音的,并且都叫着“哥哥”。随机挑选一位美女聊天后,还没聊几句,系统就会提示“金币不足”,不能再进行回复。

若用户想继续聊天,要么选择充值,要么就是做任务来获取金币。使用中还发现,付费聊天、消耗金币等规则相当复杂,而1元钱10个金币定价并不便宜,几十块钱只能聊十几分钟。

在黑猫投诉中搜索“来遇”,有多条投诉称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其中涉及金额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元。甚至有用户表示,在“来遇”App上消费了十万多元,依然没有拿到聊天对象的联系方式,希望“来遇”能把消费的钱退回。

据极目新闻报道,一个名为“同城单身”的App,打着真实交友的旗号,但背后实际是已婚女性兼职陪聊,并有专门的培训技巧,诱导充值刷礼物敛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信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如果是相亲、交友平台,还负有进一步核实用户的婚姻信息、工作信息等责任。一些平台宣称可以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匹配,帮助用户找到合适的相亲对象,但前提也是要确保这些信息真实。

根据以往案例,如果主动找用户聊天的“美女”是真实存在的,包括身份是真实的和交友需求是真实的,用户聊天需要先充值购买金币或者购买其他增值服务,虽然有诱导的嫌疑,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并不违规。反之,如果“美女”并非真实存在的,那就涉嫌欺诈。

由于对身份和交友需求是否真实的判定并不清晰,造就了这类交友平台游走在法律边缘,从开发设计、下载渠道到低俗广告营销,就是想着快速收割,一旦发生风险,又可以快速隐匿。这也是为什么同类型平台上架又下架,甚至很多没有上架应用市场,直接通过熟人或广告分享下载。

据企查查查询显示,“来遇”App注册公司为北京易城云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25日。除了“来遇”App之外,名下注册软件还有约伴、初见、享聊、心动交友等。

同时通过关联企业可见,北京心凝聚力科技有限公司与其为同一法定代表人李乐,该公司还注册有名为密友聊、相遇的同类交友软件。

3

杜绝乱象,还需流量向善

鉴于年轻人获取信息、交友的渠道更广,陌生社交也已经形成了陌陌、探探、Soul等头部产品,面对付费聊天App不容易上当受骗。但对于部分有着交友需求的中老年男性来说,则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掉入陷阱。

同时这些应用还纷纷在他们热衷的短视频、游戏平台上投放相关广告,诱导下载。2020年,工信部开展了互联网适老化改造,为了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但过去一年,部分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并不十分理想。工信部的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指出,适老版界面、单独的适老版App中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也不能随机出现广告或临时性的广告弹窗,但部分手机App进行适老化改造后,广告植入依然严重,仍能见到广告推送和诱导类按键。

当然,仅靠适老化改造,很难杜绝这类诱导行为。尤其一些平台和品牌甚至专门以低俗短视频营销作为获取用户的手段。

前段时间,#京东金融因不良广告被罚40万#冲上热搜,用农民工乘飞机出丑的情形作为看点,被批充满了恶臭。360借条的“空姐嫁侏儒男,先看360借条”也因内容低俗、毁三观遭到了网友们的口诛笔伐。

目前市场上存在部分应用MCN模式生产的广告机构,受商业利益的驱使,从素材、创意形式到投放环节的升级,只顾数量、不顾质量,导致内容制作粗糙、画面侵犯版权、语言低俗化等问题,虚假宣传、商品/服务“货不对板”等侵犯消费者内容依然存在。而平台和品牌方的低俗营销视频无疑助长了这一趋势。

除此以外,随着算法推荐技术在互联网领域兴起,诱导沉迷等算法不合理应用的问题也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媒介格局的变迁,在短视频平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需更重公共价值,关联社会责任,加强对低俗营销内容的审核和规避。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即将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有望遏止此类乱象的发生,也希望能进一步引导“流量向善”。

也许虚拟的网络世界让社交、娱乐、生活等都变得比以往更加简单,但同时存在的套路,要分辨起来却比现实世界复杂得多,如何让触网不深的那群人明白这一点,还需要全社会去共同关注和解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