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很热,但气泡水卖不动了

据界面新闻,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商超的饮料柜中,大多数气泡水品牌已经消失不见。有经销商表示,“气泡水市场在去年就已经洗牌得差不多了,不少大品牌也都已经放弃了这个品类。”而被放弃的核心原因就是“卖不动”。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的12个月,含气饮料在总体饮料(包含碳酸饮料,功能饮料,包装水,即饮咖啡,即饮茶和碳酸饮料6大类)的销售额占比下滑,其中碳酸饮料下滑明显。而在线下售卖场景中,含气饮料的滚动年销售额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与如今的市场遇冷相比,2019年-2023年之间,气泡水赛道可谓是“资本的宠儿”,诞生出30多个品牌的气泡水产品。其中既有可口可乐、百事、农夫山泉、蒙牛、伊利、雀巢、娃哈哈、达能、怡宝、统一这样的食品饮料大品牌;也有试图“搏一搏”重返大众视野的健力宝、汉口二厂;还有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这样的奶茶品牌;以及青岛啤酒、百威、新希望、一鸣、恒顺醋业等跨界玩家;当然,新赛道也少不了像悦己未来、清泉出山这样的“新势力”,谁都想掺和一脚、分一杯羹。

这么多品牌在短时间内涌入气泡水赛道,自然也就迅速推高了互卷的烈度,于是各家开始聚焦于做好两件事:①撒币推广,启化消费者心智;②开发新口味,试图靠差异化“出奇制胜”。前者自不必多谈,无处不在的广让消费者深感品牌方们的“热情”,而后者还真被厂商们玩出了新花样。

雀巢的“优活”气泡水添加了维生素B6、烟酸等成分,向提神型功能性饮料看齐;农夫山泉“TOT”气泡饮,兑了“米酒”,对司机群体极不友好;伊利的“伊然”乳矿气泡水,核心卖点与奶有关,也算是不忘初心了;汉口二厂的“哈水”,添加透明质酸钠,为了讨好女性消费者也是够拼的......这场差异化的大比拼,突显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了解了气泡水品牌们又是大笔撒钱,又是“钻研技能”的热闹激昂景象,再回过头看眼下萧索冷清的格局,确实产生出了一种“差异化”,只不过这种反差显然不在它们起初的预料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气泡水卖不动了呢?其实,阿知倒是觉得气泡水市场只是挤掉了泡沫,完成了“劣汰”,回归了理性水平。

要知道,气泡水本身就只是饮料中的一个小众分支,其根本卖点只有一个——气泡击喉感,其他的0糖0卡、口味、功效等等,都是锦上添花,甚至是花里胡哨,属于品牌方硬塞给消费者的鸡肋。以至于前两年气泡水行业轰轰烈烈攻城略地时,其整体销量并未取得跨越式增长,开启烧钱大战也只是让行业迅速触及天花板。连“钞能力”都开始失效,触了霉头的资本自然渐渐退场。

少了金援,“在沙滩上裸泳”的气泡水品牌顿时发现了自己的尴尬处境,产品不把消费者最在意的价格打下来,反倒沉迷于各种抬高身价的操作,当然也就被“用脚票了下去”,随即自觉离开。

同时,在内部,传统饮料尤其是可乐类完全可以作为气泡水的平替,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就能获得充分的快乐(还是击喉感);在外,日渐崛起的奶茶品牌实实在在改变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认知和消费习惯,点上一杯奶茶之后谁还会到超市买一瓶气泡水呢?

最终,市场铁律面前,气泡水行业终于低头,老老实实过自己的“小日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