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新能源车下乡会是又一剂三赢良方吗?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文件,要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如此明确的政策信号,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商们来说,称得上是重大利好,不过现在仍处于前期观望阶段,并未采取直接而有效的行动。

原因很简单,纯电汽车,尤其是A00级和A0级两个细分品类电车,已经进入“稳定期”。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A00级车型批发销量5.6万辆,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2%,占纯电动车型市场份额的13%;A0级车型批发销量为15.4万辆,占纯电动车型市场份额的35%。说白了,“能买会买的,基本都买了”,蛋糕就这么大。

同时,新能源车下乡又要打通几个难关。第一,车企必须让利,不让利价格就打不下来,也就无法走量,进而政策层面就不能拉动消费内循环、厂商无法消化库存和薄利多销,上下游产业也会遭到一定阻滞、农村消费者没能得到真正的实惠。但利从何来?企业可不会赔本赚吆喝。如果参考上次家电下乡的成功经验,据温铁军教授所说,其之所以能够实现三赢,主要在于国家将原本用于出口退税的那一部分,补贴给了家电企业,从宏观上完成了出口转内销的转移支付。而本次“电车下乡”尚无如此力度的“第一推动力”。

第二,造老百姓真正需要、好用好开、经济实惠的车,而不是靠噱头搞营销套路,也不是教育消费者心智。汽车作为大件消费品,本身就与农村消费群体的认知和决策习惯相冲突,因此,满足其生活场景和生产需要的车才在产品力层面进入百姓视野。但可惜的是,即使是最便宜的宏光MINI EV,虽然在城市中作为日常“买菜车”取得了销量上的巨大成功,等真正开下乡村,反倒会“水土不服”。几万块的价格甚至不如买辆轻卡或五菱宏光,还能通过接活赚取收益。至于动辄十几万或更贵的纯电车型,就更难进入农村居民的备选项。

第三新能源车卖给谁,或者说谁来开。有人认为各地逐步取缔老头乐将出现一定的市场空白,正好可以由微型纯电车型作为“上位替代”完美填补。不过,抛开购买力暂且不谈,一来持有驾照的老年群体本就不多见,为了学车练车的难度又大,何必徒增成本、自讨苦吃呢?二来“电三轮”便宜又实惠,完全可以作为老头乐的平替,以满足农村老年群体的日常出行需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购买便宜、用着省钱。因此,“电车下乡”瞄准老年用户的观点很难说通。通过排除法可得,政策仍然遵从以电代油的逻辑,目标用户仍是曾经开油车的中青年。既然确定了用户画像,需求和产品定位自然呼之欲出,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难关二”。

挖掘农村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确实是一招妙手,而能否盘活上中下三个部分,仍然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

发表评论